长安朱华荣发表争议言论,是为长安自主铺路吗?
最近长安朱华荣在24长安经销大会上的发言成为了焦点,我为什么到今天才说,是因为其实我做的视频发布的挺早的,但我最近开始慢慢发现,发酵越来越严重,在我的后台有很多的网友给予了很多评论,当然评论不是特别正向,所以我想来聊一聊自己的观点。
其实在长安经销商大会上面,朱华荣有一部分的说辞的确是有些令人很意外,比如说他说,:“这个行业怎么这么糟糕,几十万的车非要说上千万。我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不要误导消费者,领先就领先,但是要适当一点,做广告都没有底线了,这个行业太糟糕了。”
再比如他在谈到海外出口贸易时,他觉得海外很麻烦,整个供应链都并不是太有利于中国企业去发展,所以可以不去。
还有再提到传统的造车公司为什么对于目前的新能源电气化“不感冒”,原因是因为他们还在观望,找到最适合布局的时间点来一句反杀,他觉得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太自信了,我们要谨慎,但同时,谈到BBA又毫不避讳直言他们的电动车太落后了,他这年头还在执着追捧什么奥迪、奔驰、宝马的,称其为“无知”可能不合适,只能说他们对于智能电动车“无感”。
其实朱华融这一系列的发言发言,现场看客们很过瘾,因为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CEO站在台上如此的愤慨,如此的激昂,爆出的一些具有流量的话术,对于长安来说是有流量的,而且流量可能会发酵到很远,就比如我的视频,他从发布到现在,他是慢慢地滚动状态下去带动流量的。
而对于身处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我们,其实不管是哪一家CEO发表这样类似的言论都会引起一定讨论度,而这次朱华荣的言论很多人都觉得他很矛盾,长安也在做出口,并且在积极布局东南亚的出口市场,结果他告诉别人可以不去,这样的话说会被很多人解读为你们长安有实力,你们准备好了,所以你看不起那些小厂看不起那些造成新势力们,因为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和背景以及供应链去承担之后的风险。
这样的话一经被解读,就显得又酸又臭,当然到最后也还是流量。
在如此庞大的一场发布会,现场长安董事长如此慷慨的发言,不免会让我们觉得他是不是借着舞台实时地抱怨一下。
当然,朱华荣还解读了长安与华为的合作。众所周知,目前长安跟华为的合作相对比较深入原因来自于他们的高端品牌阿维塔。
在分析为什么与华为的合作不是智选车模式,而是HI模式上,朱华荣告诉大家,长安的战略底线是,做汽车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而不是跟别人一起合作“做别人的品牌”,那就不对了。这番话一出,很多人,特别是华为的粉丝们,都觉得朱华荣在内涵余承东。
大家都知道,目前华为入局“为车企造好车”最大的典型就是赛力斯,但是在这个中间有一个问题就是,华为主导的部分很多;当然也因为华为主导很多,同时也成就了问界品牌在市场端、在消费端、在用户端的声量,而问界M9上市后,华为更是担负起了主导问界M9的使命,毕竟目前问界品牌也都是在华为的体验店当中进行售卖。
而朱华荣的系列回应和发言中,我们似乎可以解读出,长安认为灵魂不能丢。所以他们才选择了三足鼎立,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智选车模式。
而目前的阿维塔品牌,虽然看起来是三家一起搞,但大家也都知道,主体还是长安在负责,包括整车的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都是长安在一手规划,话语权很大。所以早前阿维塔销量还没有起色时,媒体们的口诛笔伐也是指向了长安汽车,但对于长安而言,阿维塔是高端向上,可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也必须找到出路的。
了解长安汽车的小伙伴们也应该知道,当前长安汽车在自主品牌上的品牌其实不少,长安汽车,深蓝,启源,再加上早前的Unit,还有其他重汽,目前从销量和口碑来看,深蓝比较稳,而其他的品牌也一直在寻找更好的出路,这对于长安而言并不是一件前景美好的事情。
如果论高端,那目前只有阿维塔。说长安很稳,长安不急,我是不信的。
并且,在长安体系中,还有合资品牌。据2023年销量数据,长安汽车销量达255.31万辆,同比增加 8.82%;自主品牌占比超八成,销量为209.78万辆,同比增加11.91%;但在合资方面,目前福特目前开始在中国市场展开“轻资本”运作方式,失去福特这类高利润的合资品牌优势,长安对于自主品牌的加码再2024年也是“逼上梁山”的。
长安集团2024年销量目标是280万辆,市占率突破9.1%。将销量目标拆分,自主板块认领220.4万辆,占总目标的78%;合资板块2024年需要卖出59万辆新车,占比22%。
并且在长安集团的规划中,根据“第三次创业”计划,长安汽车到2025年将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长安集团在电动化上半场孵化出阿维塔、深蓝,和启源三个新能源子品牌,努力的方面可想而知。
所以我在思考,是不是因为福特合资的“牵绊”,也让朱华荣更加直观的看到了传统大厂在电气化转型之路上的瓶颈和计划,一方面他们的过于谨慎和固执的确会令到他们失去当下的一些机会,但对于国外车企而言,全球化的路线稳定与否才是关键,中国即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销量国,但对于在全球化基盘而言,中国市场只是处在第一阶段,中国的新能源出口也处在初始阶段,数据再好看,地盘不够大,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威胁也不存在。
总而言之,2024年必将会有更为激烈的厮杀,想要拿到入场券,或者是晋级卡,长安汽车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无论是品牌、营销、市场、产品、服务,都需要谨慎思考。
文|小花姐姐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