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才经网——专业的财经网站-中国金融财经门户网站  文稿合作 QQ:58061970 电话:18957101161

余承东的压力比野心大

老虎财经 2024-08-09 18:41:11

文/郭佳怡  编辑/张晓

2023年初,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主动向华为公司表了一次态:

到2025年时,车BU要实现扭亏为盈。

做个对比,2023年,华为车BU亏损了60亿。

现在看起来,余承东似乎快提前完成盈利目标了。上半年他曾透露,今年前三个月,鸿蒙智行智选车业务已经扭亏为盈,HI模式也到了盈亏平衡边缘。

但要想真的完成并巩固这个目标,华为车BU显然不能只靠问界,它需要卖出更多更贵的车。

6月份时,余承东提及,华为不具备对供应链掌控和部件海量制造能力,无法大幅度降低成本。他称,鸿蒙智行品牌主打高端市场,售价在30万元以下的产品,都是亏损的。

刚刚发布的售价40万元的享界S9、预计在今年上市的与江淮合作的售价100万的车型,成了新的变数。

对“常胜将军”余承东而言,这也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始。

01

余承东的新考验

凭借着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问界初步站稳市场脚跟后,余承东迎来了新一轮大考:

与北汽联合打造的享界S9,能否复制问界的成功?

今年上半年,问界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华为鸿蒙智行19.4万元的销量,帮助后者登顶了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

不过,这近20万的销量中,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S7,只贡献了约1.5万辆。

换言之,仅就当前局面而言,问界的成功,还没很好地复制到智界身上。

这确实存在客观原因。智界S7的市场验证时间还比较短,销量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初期产能没跟上。

事实上,就在去年,问界的销量表现也一度低迷,直到10月份问界新M7的发布才扭转了局面。当时,余承东还在社交媒体感慨问界“起死回生”。

上述背景下,如今鸿蒙智行凭借享界S9攻入行政豪华车市场,摆在余承东面前的,是更多的不确定性。

从市场角度而言,豪华车市场当前的市场容量并不高、销量走势也不算理想。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售价4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车销量仅为8591辆,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3975辆。

图/乘联会

而北汽蓝谷给出的官方销量预测中,2024年至2028年,享界S9预计分别销量为6万辆、12万辆、9.6万辆及8.4万辆。由此来看,享界今年下半年的月度销量,至少要达到1万辆才能达到或接近达成目标。

再来看组数据,从2022年春天就开始交付的蔚来ET7,售价为42.8万元起售,但至今也只卖出了3万辆;理想汽车的首款高端纯电、售价50万元的理想MEGA,也遭遇了一场滑铁卢。

从鸿蒙智行的角度来看,享界S9上市24小时大定2500台的表现,也只能称得上是中规中矩。

做个对比,此前的问界M9上市2个小时大定就突破了1万台,不算成功的智界S7,在预售开启两天后订单量也超过了1万辆。

种种不确定性面前,余承东想要在高端纯电这一战场持续赢得胜利,压力重重。

当然,余承东倒是信心满满,他在社交媒体说,享界S9有很多百万好车的配置,是D级豪华轿车的“舒适新标杆”。

02

华为需要余承东持续打胜仗

如今华为在汽车领域商业化布局的初步成功,并不能完全归结于余承东一人,华为也不崇尚个人英雄式的成功。

但无法否认的一点是,从过往的经历来看,无论是在2010年开始做手机,还是如今挑起汽车业务的大梁,余承东都是华为内部最能打胜仗、最会打胜仗的高管。

过去十五年里,任正非对余承东也有过质疑,但更多的是信任。

2010年前后,余承东接手华为消费者业务时,阻力重重——上任之初,他砍掉了3000万部低端手机,让华为终端的销量从2011年的1.5亿台降到了1.2亿台,这导致当年终端内部元老发起了一场“倒余运动”。

最后还是任正非出来稳住了局面,他以一句“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帮助余承东扫清了障碍。

不过当业务进展不顺利时,任正非也会表露出质疑。有传言称,2012年,任正非因在使用D1手机(售价3999元)的过程中频繁遭遇死机,当众将这部手机摔在了余的脸上。

好在后来,余承东将华为手机业务做了起来,而且尤为成功。

从2010年至2019年,在余承东掌舵下,华为消费者业务应收,从2010年的309亿元,增长到了4673亿元,增长了超15倍。2020年上半年时,华为消费者业务的营收,在集团营收中的占比达到了56.3%。

这也是什么,后来华为消费者业务因不可抗力因素骤然下滑、并积极谋求在云计算、新能源车等赛道转型时,余承东,一直都是关键人物之一。

乃至换句话说,余承东在哪里,华为的重心就在哪里。

图/华为官方微信公众号

比如2021年前后,余承东曾扛起华为云的大旗,兼任Cloud&AI BG总裁。当时,被任命后不久,余承东在一封发给部门员工的公开信中写道,“华为云要做世界第一。”

再到后来华为新能源车业务的战略重心提上来后,余承东又一次挑起了大梁。

甚至围绕车业务,余承东的野心可能比其他的高管都要大——《深网》此前在一则报道中曾指出,华为内部曾就造车一事组织过投票,3位轮值董事、1位董事长、3位常务董事7人投票,最后只有余承东一人投了赞成票。

再到去年3月时,余承东还因将合作车型“AITO问界”更名为“HUAWEI问界”受到内部批评。

去年3月31日,任正非再次签发不造车决议,强调“华为不造车”,并且不允许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出现“华为”或“HUAWEI”标识。

同一天举行的华为年报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称,“最近华为有些部门、个人或合作伙伴滥用华为品牌,公司正在调查过程中。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他还称,将对华为旗舰店和授权店进行清理整顿。当时,外界普遍猜测说的正是余承东。

当然,对现在的余承东而言,这些小争议都不重要了,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在问界的成功基础上,将鸿蒙智行做大做强,并尽快实现盈利。

过去几年里,余承东延续了他做手机时“好战、敢战、善战”的风格,他会在朋友圈针对AEB技术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隔空“对话”,也会在直播中公开批评行业价格战,“中国有些企业过于沉迷于低价竞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以牺牲质量和体验为代价的。”

余承东这一看法,与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一致。“去年我们简单统计了一下,我们这个行业亏损达到了1600亿,我就觉得企业要是没有造血能力,不盈利是走不远的,靠资本能走远吗?”近期,魏建军在一则访谈中这么说道。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靠造车实现年度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至今也有三家: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

这一背景下,鸿蒙智行的长远成功,显然不能只靠问界,享界S9能否让鸿蒙智行站稳豪华车市场,成了更重要的一场仗。

标签:

热门文章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