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才经网——专业的财经网站-中国金融财经门户网站  文稿合作 QQ:58061970 电话:18957101161

社科院张斌:走出需求不足,财政政策仍需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1-29 09:13: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

1月27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2023年四季度宏观政策季度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发布主题为《制造业投资与产业升级》的报告,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CF40学术委员、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出席并参与讨论。


报告首先回顾了2023年度的宏观环境。报告指出,2023年经济运行中劳动力市场偏弱,物价偏低,需求不足凸显。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加总收入增速较2022年下降1.6 百分点,经济体感差。

张斌认为,需求不足是2023年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2023年市场的需求不足情况比2022年或者之前几年进一步加剧。张斌认为,当前宏观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外部环境等各方面挑战,但在所有的困难与挑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需求不足。

“需求不足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大缓解。如果需求保持正常水平,对于解决产能过剩是非常强有力的支持。很多情况下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就是硬币的两面。”张斌说道:“这两年经常讲社会预期偏弱。如果企业有更高盈利,劳动力有更高的收入,预期(就会)好很多。当各个部门收入提高以后,解决风险的能力提高,把经济工作做好,我想这对于应对外部冲击来说是最好的良药。”

数据显示,从经济三大需求的结构来看,2023年前三个季度累计,最终消费带来了4.3个百分点的GDP 增长,资本形成1.6个百分点,净出口-0.7个百分点。2023年GDP中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占比分别为53.7%、43.1%、3.1%,消费支出占比有所提高,投资和净出口占比下降。

报告认为,去年市场自发需求偏弱,政府主导的支出增长(2.4%)远低于私人部门支出增长(5.1%),政策利率下调远低于通胀下行幅度,真实利率大幅攀升(2.4 个百分点)。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没能发挥逆周期作用。

“走出需求不足,我觉得还是需要政策上进一步发力,而且我们有这个空间。”张斌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财政政策发力,政府举债总规模不低于11万亿。他认为,假设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为实际GDP增速 5%,GDP平减指数1.5%,GDP名义增速目标6.5%,要实现这样的增速目标需要达到的广义财政支出(公共财政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规模应约为40 万亿。考虑到未来可能面临的其他风险,政府至少需要举债11万亿才有望实现全年的名义增速目标。

张斌强调,政府举债并非不会造成部分人所担心的“寅吃卯粮”。政府举债11万亿增加支出,相当于GDP的8.2%,不会对财政可持续性造成压力。我国目前通胀率较低,私人部门储蓄大于投资,政府通过举债增加支出,不会带来通货膨胀,不仅不会挤出私人部门支出,反而会拉动私人部门支出,更充分地利用经济资源。

二是充分降低政策利率,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目标应在11%以上。三是供求两端同时发力稳住房地产市场。

在谈及制造业投资与产业升级时,张斌表示,2020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高于总投资和 GDP 增速,民营企业投资占比进一步上升,制造业投资主要集中在电气设备、计算机通讯信息等少数行业。不过,我国的制造业活动占比、制造业升级路线与国际经验高度一致。制造业投资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难以持续,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对于制造业升级是必要保障。

标签:

热门文章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