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资换增信,蚂蚁集团旗下融资担保公司增至30亿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实习生秦李欣 上海报道
近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蚂蚁集团旗下的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近日完成增资。注册资本由6亿人民币增至30亿人民币,增幅400%。
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由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则由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商诚担保公司的本次增资,由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出资。商诚担保公司表示,此次增资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发挥融资担保在信贷业务中风险共担的增信作用,带动更多金融机构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和三农等金融长尾客群。接下来,商诚担保将优化自身的业务结构,联合银行金融机构,切实服务好、支持好小微和三农,尤其是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餐饮业及涉农行业等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
2020年9月,蚂蚁集团曾表示,拟以全资子公司浙江融信为主体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监管,并由浙江融信持有相关从事金融活动的牌照子公司的股权。
增资后可撬动300亿至450亿资金
面对小微企业等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融资担保机构提供了兼具金融性和中介性的金融中介服务,为企业提供资金和信用担保。但是,实际上,担保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业务发展缓慢、杠杆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对主要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融资担保公司,前款规定的倍数上限可以提高至15倍。”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对担保机构的杠杆要求则更加严格。广东省融资担保业协会曾表示,“当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担保放大倍数超过6倍后,合作银行一般不再新增合作业务”。
可见,资本实力大小也是银行给予融资担保机构授信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增资能增强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增加给予被担保人的授信额度。此次蚂蚁集团的商诚融资担保,完成增资后,理论上便可撬动300亿至450亿资金。
今年以来已有6家融资担保公司增资
我国融资担保公司具有较强的政策属性,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的政策频出。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说明要以“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为基础”。
201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目前大多数融资担保公司也多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目前大多数融资担保公司也多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8月8日,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发文指出,10年来,行业法人机构数量逐年减少,累计减少接近一半,而国有机构数量占比大幅度上升。2021年末,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名单1428家,占比近三成。2022年末,国有控股机构占比接近六成。
在政策层面,融资担保机构作为小贷行业发展的配套与协同作用也逐渐明确。以“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为目标的重庆市为例,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22年发布的《重庆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指出要提升地方金融组织实力。其中,同时提到了要打造创新型的小额贷款机构,及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构建以市级担保和再担保公司为龙头、区县全覆盖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
然而,无论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还是地方融资担保公司,选择借由增资来扩大业务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不在少数。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从2023年初到现在,加上商诚融资担保,已有6家融资担保公司增资。其他还包括:7月12日,国金集团金信融资担保公司完成增资5亿元工商变更工作,增资完成后,其净资产为6.27亿元;7月6日,大连融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实现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到14.75亿元;3月22日,陕西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增资2亿元;3月9日,河南省财政厅对中原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增资10亿元;2月10日,微财科技旗下微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7亿元。
融资担保公司监管趋严
头部金融机构的加入与扩张,说明了融资担保市场需求旺盛,相关的监管政策也在逐渐趋严。为管理相应的金融风险,促进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2020年,中国银保监会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做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名单。
国资委于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融资担保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央企开展融资担保业务提出管理要求。地方方面,8月7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融资担保公司业务经营负面清单》,指出不得非法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存款,以及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不得采取业务不入账、账外借款、账外放款、账外拆借等方式实施“账外经营”等具体细则。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