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才经网——专业的财经网站-中国金融财经门户网站  文稿合作 QQ:58061970 电话:18957101161

专访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陈以诺:数字化转型中形成的新业务可能会颠覆传统金融机构商业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1-06 19:26: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袁思杰 见习记者张伟泽 香港报道

香港金融科技周2023实体主论坛于11月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实体开幕,本次活动通过六个主题共同探讨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包括环球法规和热门关注领域(如可持续和绿色金融);资金募集、风险投资和家族办公室投资;探索人工智能、Web3.0和新兴领域;发掘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机遇;香港创新之路,以及业务展示。

财富和资产管理是香港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根据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值超过30.5万亿港元(3.9万亿美元),当中64%的资金来自非香港投资者。香港亦是亚洲区内最大的对冲基金中心和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麦肯锡在其报告《全速数字化:构建财富管理新护城河》中指出,偏爱科技的中国客户对数字化接受度高,期望获得与互联网相媲美的服务体验。中国财富管理机构要应对上述机遇与挑战,打造新的护城河,数字化是关键。

“传统语境下,银行或者投资机构的客户经理是一个人对接很多客户,他不可能完全记得这个客户过去的家庭状况、财务状况等等。但如果生成式AI能跟背后的系统连接起来,它就可以提醒客户经理如何最好地跟客户沟通。”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陈以诺在专访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人工智能将在哪些方面影响财富和资产管理?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做何准备?数字化财富管理转型过程中,企业和金融机构将面对哪些机遇和挑战?新兴技术能否助力投资壁垒?11月2日,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陈以诺在活动期间围绕这些话题,在香港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金融机构需提升中后台数字化水平

《21世纪》:如何理解财富科技(Wealth Tech)这一概念?

陈以诺:“财富科技”一词相对较新,但是也不难理解,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利用科技提升财富管理销售、服务和运营中的客户体验以及财富管理机构的运营效率。

《21世纪》:数字化正助推财富管理转型,据您观察,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会面临哪些挑战?

陈以诺:通常我们遇到的问题有以下三个。第一,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在开发新业务时,没能适当地与旧业务进行分割。因为新的东西放在庞大的机器里运作时会面临很多困难,包括人才方面的困难,所以要储备有足够的人才,不能只是兼职只花一点时间开创新的领域,而是应该能够比较专一地尝试新事物,这是“人”的方面。

第二,很多传统机构的组织架构比较复杂,而一些开创式的金融科技开发需要敏捷的能力,但是一些大公司本身可能并不适应这种敏捷的工作方法。

最后,对于很多的传统机构而言,新业务可能会颠覆原有的商业模式。

《21世纪》:目前在中国,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进度如何?

陈以诺:其实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是走在世界前端的,尤其在客户端体验方面更是遥遥领先,包括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如何实现跨渠道的客户体验、APP如何跟社交媒体连接。但与此同时,在中后台的运营能否充分利用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可能国外企业在这方面走得相对较快。所以我觉得在前端、客户端中国可能比较领先,但中后台,我们还有追赶的空间。

生成式AI多方面影响财富管理

《21世纪》:金融机构正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您认为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将会在哪些具体方面影响财富和资产管理,会有哪些应用场景?

陈以诺:总的来说有四大应用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利用生成式AI提升客户服务跟客户体验。生成式AI的语言能力很强,能很好理解客户和财富管理经理的语义,并能表达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所以如何利用生成式AI充实语言上跟客户的体验跟接触,包括如何生产聊天机器人,甚至模仿跟客户的交流是第一个应用场景。

第二个场景是利用Copilot赋能客户经理、专家,甚至更好地服务客户,这方面的潜力很大。传统语境下,银行或者投资机构的客户经理是一个人对接很多客户,他不可能完全记得这个客户过去的家庭状况、财务状况等等。但如果生成式AI能跟背后的系统连接起来,就可以提醒客户经理如何最好地跟客户沟通。其实生成式AI跟传统AI不是完全分开的两种技术,而是有很多合作机会的,通过传统AI也能找出客户通常会对哪些服务和产品感兴趣。

第三个场景,是利用生成式AI来生成市场推广、用户维护和运营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影片。

最后一个场景是编程,即如何利用生成式AI提升IT开发人员的效率,麦肯锡内部的一些实验表明,生成式AI对IT开发人员的效率提升高达50%,同时,相关人员的开发体验也提高了。

可先小规模实践人工智能

《21世纪》:目前,市场通用的生成式AI的模型难以满足金融专业能力和精准性等要求。在技术落地的过程中,企业和金融机构还有哪些准备要做?

陈以诺: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已经跟很多金融机构一起分析生成式AI对他们的影响,从而解释该模型为何生成该结果,这是第一个要点。

第二是确保准确度,如何确保我们提供给客户的对话和建议不会涉及风险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直接照搬一些大模型,并且如果金融机构要利用生成式AI,还需要比较多的训练或者微调,包括如何把客户的信息导入到模型当中,才能够生成相应背景资料,从而给客户比较精确的推荐。我们已经看到提升准确度的不同方法,包括微调模型,也包括用传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控制产出结果。

我们通常会建议客户,一开始推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时候,可能考虑先小规模地投资生产,有足够的信心之后,再把它扩大开放给广大用户使用。它需要一个路径,而不是做出来可以立即完全使用的技术。

新技术可提升客户的财富管理体验

《21世纪》:近些年,低净值投资者的财富管理意愿上升,但由于认知、渠道等方面的局限不能满足。新兴技术能否打破传统资产管理的高门槛、更加平民化?新兴技术如何帮助开发更多个性化的投资场景?

陈以诺:新技术可以广泛地提升消费者和客户的财富管理体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觉得有三个方法。    

第一是D2C(Direct-To-Consumer),即财富管理机构直接面对客户。一方面,它可以通过生成式的人工智能跟各种技术,提升对客户的理解并提供个性化的推荐跟建议。另外一点在本次香港金融科技周中也多次提及,就是如何利用Tokenization(标记化)、Web3.0的技术,让更多的投资者可以接触到原本高端投资者才能接触到的金融产品。

第二是赋能财富管理机构,其实很多财富管理机构在更好地理解客户,更多地利用人工智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个牵涉到如何利用云端技术提高企业建立数据分析的能力。

最后是直接赋能前线的客户经理,一些比较创新的技术可以提供给前线人员,从而更好地分析客户的财务需求,更好地了解客户的真正家庭状况、未来的人生目标,最后提供建议。整体而言,国内在“need-based”即以需求为导向的财务分析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主流的观念还停留在“我给你推荐一个产品”,但很多时候没有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我觉得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实习生刘雅莉、杨梓昊对本文亦有贡献)

视频制作:袁思杰

标签:

热门文章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