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首场媒体吹风会:数据何以借力“数据要素×”行动乘风而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郑雪 北京报道
12月29日,国家数据局举办媒体吹风会,介绍《“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有关情况,不久之后《行动计划》将公开印发。媒体吹风会由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王旭东主持,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现场介绍《行动计划》相关内容。
“数据要素×”的协同、复用、融合
上午9点55分前后,沈竹林、王旭东二人身着黑色西装步入现场,吸引了在场等待多家媒体的目光。
上午10时,媒体吹风会正式开始。吹风会由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王旭东主持,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介绍相关内容。公开检索发现,这是沈、王二人分别在10月、12月官宣国家数据局相关职务后的首次媒体亮相。
(媒体吹风会现场,郑雪摄)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但也存在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流通机制不畅、应用潜力释放不够等问题。而“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数据要素×”行动是什么?沈竹林表示,“数据要素×”行动就是要通过推动数据在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从而实现对经济发展倍增效应。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从连接到协同,也就是从基于数据生成和传递的互联互通,转变为基于数据有效应用的全局优化,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二是从使用到复用,也就是从千行百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转变为基于行业间数据复用的价值创造,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三是从叠加到融合,也就是从数据汇聚支撑的效率提升,转变为多来源多类型数据融合驱动的创新涌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早在11月25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乘数作用,与相关部门一道,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12月15日,国家数据局研究起草《“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为何要推出“数据要素×”行动?沈林竹归纳了四个“有”:
一是中央有要求。要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数据二十条”(《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也做了相关要求。二是社会有期盼。在各行各业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期盼。三是工作有基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规模和能级不断跃升。数字技术和产业体系日臻成熟,一二三产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各行各业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发展有空间。目前,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刚刚起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还会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数据,也会创造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我们希望通过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发挥场景牵引作用,推动数据要素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广泛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切实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沈竹林说道。
“数据要素×”的一、三、五、十二
具体来看,《行动计划》主要包括5部分23条措施。沈竹林将其概括为:把握一条主线、做好三方面保障、实施五大举措,推动十二项行动。
其中以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为主线,以推进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为重点。通过强化场景需求牵引,带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合规高效流通,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方保障上,一是提升数据供给水平。重点是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加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引导企业开放数据、健全标准体系、加强供给激励。二是优化数据流通环境。重点是提高交易流通效率、打造安全可信流通环境、培育流通服务主体、促进数据有序跨境流动。三是加强数据安全保障。重点是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丰富数据安全产品、培育数据安全服务。
五大举措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以赛促用、加强资金支持和加大宣传推广等。
《行动计划》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明确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典型场景,推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我们按照‘有基础、有场景、有需求’的原则,结合各行业发展实际,先期选取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沈竹林说道。
在农业和工业等领域,这些领域数据协同需求较大,拟强化协同效应,提升行业运行效率。在金融等领域,对其他行业数据需求大,要发挥其牵引作用,推动数据复用。在科技、交通等领域,数据聚合价值高,拟通过促进多元数据融合,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在气象等领域,数据通用性强,拟通过推动数据开放,提高数据供给质量。
以试点、竞赛等推动行动落地
此外,公开检索发现这也是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之后的首场媒体吹风会,主要是对“数据要素×”行动的相关内容解读,国家数据局对推动数据要素流转利用的决心和信心可见一斑。
沈竹林表示,将从三方面抓好《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
一是研究组织“数据要素×”试点示范工程。数据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地方开展政策性试点,加大支持力度,在试点中推动解决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中面临的供给不足、流通不畅、应用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探索研究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一些具体落地举措,凝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
二是适时启动“数据要素×”大赛。聚焦重点行业或领域数据开发利用的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数据要素×”大赛,加强公共数据资源的供给,以真实数据和场景需求为牵引,以竞技方式调动产学研用各界根据赛题来共同开发数据价值,力争通过赛事吸引培育一批专业化人才,以赛促用,孵化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繁荣数据产业生态。
三是梳理发布“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结合“数据要素×”试点示范、大赛等工作,遴选一批典型应用,积极发布典型案例,促进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
国家数据局自诞生之初,便吸引了众多目光。今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数据局。
彼时相关消息很快引发各界广泛关注。数据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而存在,在数据治理和数据资源开发方面,解决“数据孤岛”、“九龙治水”等问题成为现实关切。
根据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总体安排,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改委管理,主要整合的是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发改委的部分职能。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有分析指出,国家数据局加速组建,将有望加强数据战略的顶层统筹,改善“九龙治水”现象。
国家数据局人员配置方面,相关领导成员长期关注数字经济领域发展,其中不少来自产业界,具有极为丰富的数字产业实践经验。
7月,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刘烈宏为国家数据局局长。公开履历显示,刘烈宏技术出身,此前任中国联通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等职。
10月,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沈竹林为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公开资料显示,沈竹林曾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期任职,致力于国家级工程“东数西算”建设等。
12月,陈荣辉被任命为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公开资料显示,陈荣辉大学在复旦工业经济专业学习,履新前为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此外,人员配置方面,今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年招待会,发布《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2024年新闻发言人名录》。其中国家数据局首任新闻发言人为王旭东,且为专职新闻发言人。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