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学者预见2024|程实: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下,中国经济工作如何统筹兼顾?
中新经纬1月30日电 题: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下,中国经济工作如何统筹兼顾?
作者 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多重转折拐点,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发展失衡加剧。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中国经济工作将坚持统筹兼顾、正确把握关系、明确主次重点,以科学辩证的系统性思维优化平衡多重目标。
我们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平衡之道将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优化质升与量增的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也是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优化质量提升与数量增长的平衡,反映了从追求速度和规模向追求效率和质量的转变。这也是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前瞻判断。具体而言,优化质升与量增的平衡意味着更多关注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优化先立与后破的平衡。“先立后破”强调了宏观经济内生辩证关系矛盾统一的本质,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实践,也是对历史经验的一种总结。同时,“先立后破”也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观念。它强调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有推陈出新的勇气,也要有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智慧。
三是优化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在全球化时代,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依赖于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发展。硬实力的增强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内核,而软实力的增加则是以制度支持为关键,培育硬实力与提升软实力缺一不可。这样的双轨平衡、双管齐下,才能实现更加持续、全面的经济发展。
四是优化消费与投资的平衡。消费和投资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到经济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的潜力,不仅需要政策制定者精确把握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和方向,还需要市场参与者灵活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与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消费和投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以内循环合力有效对冲潜在的外需收缩压力。
五是优化财政与货币的平衡。近些年,在新供给冲击和长期全要素生产率下行的背景下,单一政策目标难以应对内外部的不平衡问题。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政策搭配,才能有效地应对多重经济挑战,实现经济金融增长稳定。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注重效率公平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适度是关键要素。
六是优化宏观与微观的平衡。当前宏观发展与微观感受存在一定温差。优化宏观与微观的平衡,既要深入理解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需求,又要为微观主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2024年,宏观政策将重心下沉、资源下沉,紧贴微观主体所思所想,助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为经济发展宏观大局夯实微观基础;微观创新则有望重拾动能,为宏观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提振创造更多可能。(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标签: 宏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