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红利有望重回优势 汇金驱动结构共识重新显现
内需疲弱格局延续,海外衰退担忧暂缓。红利有望重回优势。本周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国内有效需求依然相对疲弱。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市场预期及前值,虽存在天气因素扰动,但企业信用需求偏弱、产能利用率偏低的现状依旧严峻。地产销售及投资依旧持续回落,显示517新政对于需求的刺激作用边际减弱,地产投资对内需的拖累依旧显著。此外,7月新增居民中长贷及企业中长贷金额仍处于极低水平,显示居民购房意愿及实体企业融资意愿依旧偏弱。往后看,下半年海外需求边际转弱,内需下行压力增加,需要进一步观察后续政策对冲力度。相较之下,本周美国7月通胀数据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此前市场对于美衰退的过度悲观预期,但小幅走弱的核心CPI并未改变当前市场对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受此影响,海外衰退担忧阶段性缓和,本周海外风险资产出现明显反弹。
红利有望重回优势。本周市场在疲弱的内需预期下低位缩量震荡。全A成交额连续3日跌破5000亿元大关,周度成交量处于2020年以来低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本周债市出现较大波动,债市监管压力升温使得10Y国债为代表的长端利率出现明显上行。A股市场整体虽并未呈现出跷跷板效应,但长债的大幅调整使得红利资产配置需求有所升温。红利资产在经历了分红及交易拥挤度等因素导致的阶段性调整后本周重新走强。我们认为在内需疲弱的格局未出现明显修复迹象前,红利配置逻辑并未发生破坏,交易逻辑驱动的本轮红利风格调整可能接近尾声。
汇金驱动结构共识重新显现。本周房地产和消费行业如期回调,我们在上周周报中提出的按新低进行行业轮动的思路得到验证,煤炭、传媒、非银等第三批次跌破年初低点的行业本周涨幅居前。同时本周行业层面的增量信号为主要宽基ETF的成交额重新开始增长,或表明汇金等机构再度开启买入,其历史布局经验上较为青睐的行业,如银行等本周涨幅亦再度居前。外围市场本周企稳背景下,一定程度上使得此前受制于外围市场风险偏好走低的相关科技行业如通信、计算机及大宗商品相关的有色行业本周企稳回升。
增量资金的信号。基金中报接近披露期,市场更关注当前重要增量资金宽基ETF的相关动向,不难发现,自2023年10月23日中央汇金公司官宣买入ETF并扩大ETF增持范围后,A股主要宽基指数基金份额的持续增长构成了阻止市场下跌趋势的重要力量。1)从主要宽基指数成交额变化视角来看,在2023年10月23日前,相关宽基ETF的成交额大小与市场单日涨跌幅的大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在指数波动较大的交易日,成交额更易放大,趋势线来看,更偏追涨。2)2023年10月23日以后,主要宽基ETF的成交额较之前区间的中枢明显抬升,且趋势线来看,在跌幅较大的交易日,成交额放大则更加明显,呈现出较为清晰的“逆周期调节”特征。
3)为了衡量机构在2023年10月23日以后通过ETF渠道的超额买入力度,我们将2022年8月4日至2023年10月22日区间,相关主要ETF成交额占全A成交额比重的日度平均值作为基准,当前值和基准的差值可作为主力机构(ETF渠道)超额买入力度指标,而从此指标传递的信号来看,主力机构超买力度是否增加,可能更多取决于指数偏离趋势线的程度,即在下图紫线区域以下位置,超买力度会有明显增加。本周最后两日,机构ETF超买力度再度加强,这对于市场整体的下行压力及行业轮动速度下降都已产生积极影响。
4)从买入结构来看,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科创板、中证500、中证1000及上证综指的相关ETF近一年都存在份额明显上升的情况,详细情况有待基金中报的完整披露。2023年10月23日以来,机构买入结构明显偏向沪深300为代表的大市值宽基指数,这使挂钩中证1000指数的ETF成交额占比相对应的出现下降,仅在今年2月上、中旬出现买入力度加大的情况。从近两日来看,中证500相关ETF成交额超买占比明显提升,值得提高关注。
本文节选自微信公众“太平桥策略随笔”的《红利有望回归优势》,作者中银证券策略团队,智通财经编辑:陈秋达。
标签:
